【案例導讀】張女士十幾年前離異,帶著女兒辛辛苦苦,認為把一切她以為好的東西都給到女兒,就可以彌補孩子沒有父親的缺失。轉眼孩子到了初二,學習成績有所下降,張女士感到孩子不像原來那樣對自己言聽計從,覺得這個時候如果不給孩子管住了,就怕孩子誤入歧途學壞了,所以態度上就開始呵斥貶低,時不時的開始體罰,把女兒身上掐的青一塊紫一塊的??删褪沁@樣,孩子的學習不但是沒有提升,還在日益的落后,而且更有甚者,還背著書包離家出走了。張女士感覺到非常的困惑,“為什么我為她好,她就是不聽話呢?為什么不好好學習?我為她做了那么多就是希望她好啊……!為什么……?”
【七彩心理專家解讀】其實初二這個階段,恰逢十三四歲正處于青春期,這個時候每個孩子都會面臨著成長的壓力,家庭的壓力,學業上的壓力以及同伴之間人際關系的壓力。如果這個時候沒有得到恰當的引導,的確是容易出現一些心理方面的問題。在初二這個時期,既是孩子心理上的斷乳期,也是教育的關鍵期,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往往在生活里會更多地去關注孩子的成績,忘記了孩子在這個時期已經逐漸長大,隨著身體上的成熟,在心理上也希望父母把自己看成一個有血有肉有靈魂的獨立的個體。這個時期的孩子對“我是誰”?“你是否尊重我”要比“我學業上考了多少分”可能更關注,覺得更重要。在咨詢中會經常聽到青春期的家長說孩子不愿意和自己說話,難以溝通,自己辛辛苦苦的努力都付諸東流。所以溝通不順暢是我們家長和青春期孩子在這個時期共同的一個難題。
經過了解發現家長在和孩子的溝通中,往往有以下幾個誤區:
第一個誤區是態度上的誤區。就是我是大人你得聽我的,無形中把自己放在一個管理者的位置上去批評、指責、指導孩子。而這個時期的孩子處于青春期,他希望在人格上和父母是平等的,他不希望是一種上級對下級的態度,他希望保存好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孩子才會去逆反,才會去頂撞。她的逆反和頂撞是為了維護他的自尊心,維護他人格上和父母的平等性。所以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應該在態度上轉變,以一種平等、尊重的態度和孩子溝通,了解事情發生的原委,然后再問孩子的意見,理解了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再去提自己的一些建議,這樣的時候孩子就感覺到了被尊重、理解,自然溝通也就順暢了許多。
第二個誤區是邊界上的誤區。也就是很多父母心理上并沒有隨著孩子的長大把孩子當成大人,還是把青春期的孩子當成嬰幼兒,總覺得孩子是自己的一個部分,讓孩子覺得是父母的附屬品?;蛘哂幸恍└改甘呛⒆拥母綄倨?,愿意為孩子當牛做馬,所以這樣的時候,我們就會經??吹接械母改柑婧⒆颖硶?,或者是喂飯,穿衣服。我是為你好,你讓我做什么都行。把孩子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像一個皇帝一樣接受父母的無微不至的照顧?;蛘哂行└改冈谒枷肷嫌X得你是我的孩子,你想什么我都可以知道,你的日記,你的電腦我都可以看,你跟父母還有什么秘密?所以很多時候在思想上侵入到孩子的人格邊界里,孩子沒有秘密,沒有隱私,更有甚者,可能都沒有自己的房間,一切暴露在父母的監視之下,所以這樣的時候就變成了沒有辦法形成自己的心理空間,缺乏心理的邊界會出現一種不安全感,所以這種誤區就會讓孩子很難形成獨立的安全的自我邊界,出于保護自己的需要,往往就會頂撞父母出現溝通上的問題。
第三個誤區是理解上的誤區。很多父母也看了很多書,學習了很多教育的方式方法,但是往往因為自己凡事愿意往消極的方面想或者對孩子過度的擔心焦慮,所以一旦事情發生,往往對孩子存在一些誤解。比如,“女兒心疼媽媽,太勞累,想幫媽媽干家務,在家拖地累的大汗淋漓,本來以為媽媽見到了會很高興?!笨墒菋寢屜掳嗷貋硪院?,第一個感覺是在想“是不是又不想學習,又想用這個方法來逃避?”這個時候媽媽氣不打一處來,脫口就說“干這沒有用的,有那功夫好好學習好不好?你知不知道你學習現在都是中下等,不知道努力,長沒長點心?”所以這個時候女兒感覺到非常的委屈,這就是女兒也愛母親,母親也愛女兒,但是他們對彼此存在著誤解。
還有的家長認為自己不用說孩子就能明白自己的心事,自己都對她那么好了還用說嗎?或者認為孩子已經很好了,我不說就是表揚他了,優點還用說,都在那兒擺著呢,缺點我才要表達,所以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覺得自己在父母眼里都是缺點,沒有優點,認為父母不喜歡自己,不認可自己,帶來很多溝通上的誤解。
第四個誤區是家庭里沒有分享感受的習慣。很多時候我們父母在各自的原生家庭里,都有各自的一些溝通習慣,或者只有在談戀愛的時候才交流感受,有了孩子以后,在生活的壓力下,工作的勞累后,慢慢的就沒有了分享感受的習慣。還有些父母自身對于感受也是一種回避的狀態,所以和孩子在一起,不去談感受,不能允許自己和孩子有脆弱的感覺,這個時候家里慢慢的就變得冰冷起來,而所有的情感往往用的是生活上的衣食住行來表達,久而久之孩子心理上的情感的匱乏就會帶來溝通上的冰冷。
第五個誤區是父母在心態上不能夠真正的接納孩子。很多時候我們父母往往心里有一個完美的想象的孩子的模樣??赡茉谖覀儜言械某跗?,這個種子就種在了父母的心里,想象自己的孩子聰明漂亮,能力強,帥氣……但當我們的孩子真正降生的時候,隨著他漸漸的長大,父母心中的期待的種子就長成了一顆期待的大樹,希望我們的孩子學習好,能力有多強……所以當看到現實中的孩子種種的不如意的時候,批評指責就隨口而出,你再玩游戲,我就把手機沒收!走路就不能挺直了,老是弓著腰!你看隔壁李毅,上學期期末考了全年組第一,你再看看你?你怎么長這么胖啊,就不能少吃點?所以當我們內心不能接納現實中自己的孩子,我們的態度上就可能有更多的嫌棄,貶低,這個時候當孩子體會到父母內心里對自己的不滿意,自然溝通就很難順暢的進行。只有當父母關閉了試圖說教和批判的閥門,才能夠保持溝通的開放和有效。
所以當父母和孩子溝通的時候,我們能夠真正從內心里接納我們孩子真實的樣子,然后主動的去理解和傾聽,這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非語言的信息能夠讓對方感覺到自己真正的被接納了。
家長在和青春期的孩子溝通的過程中,首先要把握尊重的原則。也就是說只要不影響學校的校規,社會的法律,就尊重他有自主思考的權利。
第二個原則是如果父母在生活中或者溝通中有錯誤的時候,主動的承認自己的錯誤。這樣給孩子樹立一個平等的,知錯就改的楷模。比如,“你和孩子發生了激烈的沖突,那過后除了認錯之外,要講自己的心理過程,以及有哪些誤會,是怎么想的!最重要的要講對孩子的愛和情感。當把原因解釋清楚,有了情感的因素,孩子往往能夠去原諒?!?/span>
第三個原則就是要允許孩子有權利去參與家庭的事物。全面的了解家庭的狀況也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更好的理解父母,才能更好的溝通和交流。
第四個原則就是不要對孩子有過高的期望值。我們要避免把父母沒有實現的期望落到孩子身上,避免過高的壓力,讓我們的孩子可以真正的做他自己,過他自己的人生。
第五個原則就是要給孩子一些照顧父母的機會。很多時候我們父母會覺得孩子不懂得感恩,不會照顧父母。其實我們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我們很多時候讓孩子忙于學習,什么都不要管,什么都不要顧,沒有培養他們自理自立以及照顧父母的習慣以及照顧別人的能力,都沒有給他們這樣的機會,然后我們又去過多的指責他們,對于孩子是不是不公平呢?
第六個原則就是不要用過激的言語去諷刺、挖苦、污辱、傷害孩子的人格。當孩子有錯誤的時候,要多問幾個為什么?盡可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在內心里多問幾個為什么。然后也多去聽一聽孩子講,他為什么這樣,如果真的是孩子做錯了事情,那一定是父母和孩子雙方討論該怎么辦?因為是孩子自己做的決定,所以他也會自覺遵守,有自律性,而且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允許他犯錯誤,因為只有這樣,他才敢于面對,敢于嘗試,也敢于做決定,更敢于改正錯誤。(本文案例內容已經征得案主同意,并且經過文字處理,請勿對號入座,如有雷同,純屬巧合?。?/span>
作者:七彩心理
本文為原創作品,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