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不等于一切
曾奇峰
一個人選擇自殺,那肯定是有足夠的理由的,生命畢竟不是一件可以隨意拋棄的破衣服。對周某來說,他的理由就是,事業沒有了,生命便不再有意義。也許有很多男人會認同“生命等于事業”這樣的等式,但是,這個等式意味著對生命的狹隘的理解,也是對生命的價值的貶低和侮辱。生命由一系列珍貴的東西所組成,事業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
我們如果仔細分析一下周某的處境,就會發現即使是他的“事業沒有了”的判斷也是錯誤的。在這個擇業自由的時代,被老板炒魷魚和吵老板的魷魚,都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而他竟然“吊死在一棵樹上”,這可能會讓那些不斷跳槽、越跳收入越高、越跳前途越遠大的人想破腦袋也想不通。
大學時,周某春風得意,倍受命運青睞。大學里雖然也有挑戰,但與工作中的挑戰不可同日而語,所以他的問題沒有暴露出來。畢業以后,他靠父親的關系進了一家會計事務所,這就為以后的悲劇埋下了禍根。
我們雖然并不完全反對父親在兒子事業開始的時候為兒子鋪路搭橋,但是如果兒子過分地依賴父親,那我們就會認為這個兒子還沒有真正長大。在潛意識里,兒子一生的目標都是要超越父親,工作在父親安排之下,而且遇到了挫折既不轉彎又不勇往直前的兒子,是不可能完成這一超越的。
會計事務所的領導,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都是象征意義上的父親,在“父親”對他不滿意的時候,他沒有能力獨立地肯定自己的價值,所以自殺是他在這種心態下的一個“合理的”選擇。我們可以想一想,什么人會在父親拋棄自己之后活不下去?答案只有一個----沒長大的孩子。
換一個單位對周某來說是不可想象的。那樣意味著對父親的背叛,也有太多的不安全?;蛘哒f,他在精神上還沒有準備好自己做自己的“老子”,自己替自己做主,自己判斷自己所做的工作有沒有可取之處。在這樣的心態下,即使換一個單位,也只會再重復兒子被父親否定的悲劇。
我們再看看會計事務所領導的所作所為。做領導的,最大的心愿當然是讓他的職工能高效率地干活,最大限度地創造經濟效益??茖W研究證明,人本主義的管理方式,能夠最好地調動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最大的工作效益。人本主義的管理是什么樣的管理呢?說到底就是老板對職工態度好一點。周某的老板顯然不具備基本的人本主義管理的素養。他們的管理的水平,可能只配管理一些沒有任何情感反應的機器人,而不配管理有血有肉的人類。
周某自殺,他的老板也許可以不負法律責任,但是他們的落后的管理方式卻因此而受到了用生命表達的最強烈的譴責。所以道義上的責任他們還是要負一部分的。按照人本主義管理標準,這甚至可以是一起“管理責任事故”。
好在周某只是大腿骨折。相信現代醫學能夠重新讓他站立起來。當然我們更希望他的精神能夠通過這一番波折之后重新“站立”,站立得不需要任何依靠,并且能夠承受得起任何雨打風吹。